【据《Br J Ophthalmol》1月报道】题:屈光手术后神经性角膜疼痛:危险因素、临床表现、影像学和蛋白质组学特征(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研究所 作者Calesta Hui Yi Teo 等)
屈光手术是矫正近视、远视和散光的常见手术,其中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(SMILE)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(LASIK)是最常用的两种术式。尽管屈光手术在改善视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,但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神经性角膜疼痛(NCP),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,表现为眼部疼痛、光敏感和异物感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目前,关于NCP的发病率、风险因素及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仍较为有限,尤其是SMILE术后的NCP研究几乎空白。因此,本研究旨在探讨屈光手术后NCP的风险因素、临床特征、影像学表现及其分子机制,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。
本研究为一项为期1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,纳入100例接受SMILE或LASIK手术的患者。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,包括提供角膜神经纤维密度(CNFD)、角膜神经纤维长度(CNFL)等参数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(IVCM)扫描,以及泪液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组学分析。术后6个月和12个月,使用眼部疼痛评估问卷(OPAS)评估NCP的发生情况。NCP的诊断标准包括:①OPAS问卷中至少3项评分>30%;②IVCM显示异常神经结构(如神经瘤);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<2。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,确定术后NCP的独立风险因素。
SMILE组和LASIK组的NCP发病率分别为13.3%和10.5%,两组间无显著差异(P=0.70)。NCP患者主要表现为光敏感、眼部灼烧感和流泪,生活质量显著下降。在SMILE组,术前等效球镜度数(MRSE)>-8.0D的患者术后NCP风险显著增加(OR=9.57,P=0.002)。在LASIK组,术前CNFD和CNFL较低的患者术后NCP风险显著增加(P=0.049和P=0.046)。LASIK术后NCP患者的CNFL显著降低(P=0.02),神经纤维宽度(CNFW)显著增加(P=0.04),神经瘤面积显著增大(P=0.04)。SMILE术后NCP患者的神经结构变化不明显,但术前MRSE与术后NCP显著相关。NCP患者的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(NGF)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(CGRP)水平显著升高(P<0.05)(表1)。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,NCP患者泪液中Frizzled7受体(FZD7)和核苷二磷酸激酶3(NME3)显著上调,而紧密连接蛋白2(TJP2)和硫氧还蛋白(TXN)显著下调。
本研究发现,SMILE术后NCP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术前高度近视(MRSE>-8.0D),而LASIK术后NCP的风险与术前角膜神经状态密切相关。此外,泪液中NGF、CGRP、FZD7和NME3的显著变化为NCP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。这些发现为临床识别高风险患者、制定预防策略以及开发靶向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(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顾梦杨 编译)